您现在的位置是:袖手旁观网 > 时尚

经济价值大幅提升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迎风口

袖手旁观网2025-07-05 20:40:20【时尚】0人已围观

简介作者 李嫒嫒日前,动力电池回收龙头002340)宣布与002097)、瑞浦兰钧能源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展开合作。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景气度高。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

作者 李嫒嫒

日前,经济价值动力电池回收龙头(002340)宣布与(002097)、大幅动力电池瑞浦兰钧能源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升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展开合作。回收业内人士表示,产业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景气度高。迎风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创新高,经济价值叠加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大幅动力电池电池回收的提升经济价值大幅提升,市场空间将快速释放。回收

市场前景广阔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迎风

“电池的经济价值绝大部分材料可以重复利用,目前公司镍钴锰回收率已达到99.3%,大幅动力电池锂的提升回收率达到90%以上。”(300750)董事长曾毓群日前表示。

表示,锂资源供给或长期偏紧,动力电池回收将成为锂资源供给的重要补充。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可降低未来我国锂钴镍等资源对海外的依赖度。业内人士预计,到2050年全行业动力电池的一半材料有望来自报废电池的循环利用。

我汽车产业从2015年开始驶入快车道,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攀升,使得动力电池需求大幅增长,钴镍锂等金属价格在供需失衡之下上涨。

(300226)数据显示,今年4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触及50.3万元/吨,创下历史新高。7月28日最新报价为47.25万元/吨,比今年年初上涨近70%,比2021年年初的5.3万元/吨上涨近8倍。在此背景下,钴镍锂回收的经济价值大幅提升。

按照动力电池5-7年使用寿命推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高潮即将来临。预测,2027年全球电池回收行业市场空间将超1500亿元。

研究机构EV Tank数据显示,预计2026年国内废旧锂电池回收量将达到231.2万吨。

上市公司加快布局

受益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各方资本纷纷涌入该赛道。研报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达1.07万家,占企业总量比例高达80%。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002709)等头部锂电公司加速入场。

随着头部锂矿巨头以及产业链相关方入局,今年以来这一赛道愈发火热。(002460)和(002466)5月份宣布,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随后,赣锋锂业进一步加码。6月29日,赣锋锂业与蜂巢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将在锂资源布局、锂盐供销、电池回收等方面展开合作。

车企方面,5月25日,宝马集团宣布与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实现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将分解后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全新动力电池。

率先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格林美将进一步加码投资。7月24日,格林美与山河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动力和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闭环产业链,推动动力电池梯级再利用的商业化;共同打造工程机械用锂电池的回收服务体系。

另外,格林美与瑞浦兰钧能源签署《关于动力电池绿色循环利用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全球范围共同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及其废料的回收、资源化、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体系。

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带动相关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002009)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5亿元-1.7亿元,同比增长99.08%-118.35%,超过去年全年业绩。天奇股份表示,公司聚焦锂电池循环产业,推动业绩同比大幅增长。格林美日前在互动平台上表示,2022年公司各类动力电池回收及梯级利用的产能将释放,回收量预计近3万吨,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整体毛利水平将稳定维持在20%左右。

处于起步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回收体系仍需完善。

东北证券表示,部分报废动力电池未进入正规渠道,市场存在较多小作坊,工艺简单粗放,“三废”排放不合规。申港证券表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定价机制尚不健全,构建稳定的回收渠道是其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动力电池回收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今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构建跨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的安全梯队应用。

专家表示,我国已经建成1万多个回收服务网点,初步建立起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未来将进一步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支持拆解、再生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很赞哦!(3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