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央行发声:不超发货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 正文
时间:2025-07-08 04:37:3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焦点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工作,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意味着风险防范与经济发展需统筹推进。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工作,央行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发声发货意味着风险防范与经济发展需统筹推进。不超币
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房经济通胀高位运行,地产短期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刺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手段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央行”这是发声发货央行对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最新研判,比一季度时所作研判更为谨慎。不超币
基于这一判断,将房经济8月10日晚间,地产短期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刺激为货币政策、手段房地产金融政策等定下基调。央行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安排,央行表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
对于下一阶段房地产信贷政策,央行强调,牢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在多位受访的市场人士看来,央行此次表态与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脉相承,更加强调“稳”,同时对通货膨胀和外部平衡等关注度明显提高,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没有太多期待空间。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解读认为,无论是支持刚性和合理改善性需求(如5年期LPR利率仍有下调空间),还是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为的是短期稳定。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就是要控制资金流向地产。基于此,房地产不太可能迎来新一轮明显反弹。
━━━━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不超发货币
“高通胀问题正成为多数经济体面临的最大挑战。”央行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今年以来,我国CPI持续走高,叠加输入性通胀压力,令市场对于通胀担忧加大,这可能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工具箱使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6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由6月下降1.6%转为上涨3%,影响CPI上涨约0.53个百分点。
7月CPI同比上涨2.7%,这一增速创下2020年8月以来新高。今年4~6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1%、2.1%和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明显下行,环比下降1.3%,“PPI-CPI”剪刀差进一步收窄。
央行预计,我国物价涨幅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预期目标有望实现,PPI涨幅年内大体延续下行态势。但也特意指出,中长期而言,本世纪前20年对平抑通胀发挥重要作用的全球一体化、劳动力供给充裕等红利已发生逆转,叠加当前能源转型和产业链重构成本上升,本轮全球通胀走高的粘性和持续时间可能比以往更加严峻。
“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维护通胀平稳是宏观大盘稳定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环境要求。”央行在专栏文章《全年物价仍可实现预期目标,但应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中指出。
按照惯例,央行会在每个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相比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本次央行继续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新增提法则为“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央行并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在外部局势复杂、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运用总量与结构性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宽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支持基建投资与重点领域;另一方面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
“今后央行释放流动性将更加谨慎,大幅宽松可能性不太,且更为重视提供总量稳、结构优的高质量金融服务。2022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将更为优先,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且保持在20%以上增速;房地产贷款占比则下降明显。” 王运金表示。
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对于通胀变化或将采取相机抉择的做法,如果物价落在容忍范围内,政策重点仍将落在推动经济和就业修复层面;如果突破容忍范围,或将对调整货币政策形成量。
━━━━
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对于市场关注的房地产问题,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基本延续了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央行年中工作会议的定调,强调“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对于房地产当前面临的困境,强调“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在前期一系列稳地产政策举措下,房地产市场边际回暖,但7月个别楼盘“停供断贷”事件导致居民购房信心不足,房地产销售再度转弱,居民端缩表迹象延续。
李宇嘉解读认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各地在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水平)时,央行既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也要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同时还要防范地产风险的发生;二是在处置本地地产项目风险爆发、保交楼时,也要创新政策工具箱。
王运金认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意味着房地产相关信贷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缓慢恢复;“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意味着未来央行不太可能会放松集中度管理,控制地产金融风险可能更为重要。
央行在8月1日召开部署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时曾要求,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加快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这些措辞在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均未提及,而是更加强调“稳”与“防风险”。
与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相比,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要求“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工作,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意味着风险防范与经济发展需统筹推进。
针对前期部分地区风险事件,央行此次提出“进一步深化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能,发挥风险差别费率的激励约束作用,提高早期纠正的权威性”,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
央行强调,持续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地方属地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风险处置合力,确保处置措施有效执行和落地。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对重大金融风险严肃追责问责,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央行还指出,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以制定金融稳定法和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并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长效机制,推动处置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
“这意味着,对于地产金融风险处置,监管层面正在拟定长效机制、顶层设计和指导原则,其中就包括纾困基金。所有处置措施以市场化、法制化为原则,防范道德风险,并对违规的金融机构进行问责。”李宇嘉表示,就地产风险而言,稳定大局是指导原则,绝不能发生系统性风险;同时,央行要与银保监会、地方政府等形成协调联动小组,共同推进风险处置和保交楼;在顶层设计大原则下,创新纾困政策工具、“一项目一策”。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为达到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未来需求侧存在持续放松可能,预计各地政府还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出台各项稳地产举措,包括但不限于一些城市“四限”放松、“认房又认贷”原则调整支持改善性需求、按揭利率进一步下调等,以提振信心、激活市场。
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个人养老金如何发力?——来自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的观察2025-07-08 04:13
北京金控集团董事长范文仲:完善数据要素基本制度 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2025-07-08 04:13
坚持扩大内需 激发消费活力2025-07-08 04:08
央行重磅发布!9月新增贷款2.47万亿,同比多增8108亿元 …来看详细解读2025-07-08 03:40
她用一个骗局忽悠了整个美国,如今获刑135个月2025-07-08 03:36
凛冬将至,能源危机或使欧洲汽车产量损失数百万辆2025-07-08 03:11
超预期:9月新增贷款2.47万亿创历史同期最高 结构改善2025-07-08 03:01
时隔八年圆梦!估值高达126.50亿元 国泰君安获批控股华安基金2025-07-08 02:28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繁荣,88万亿市值澎湃中国新动能,A股公司总营收约相当于我国GDP的60%2025-07-08 02:10
男子网购耳机使用两个月突然冒出火花 当事人:客服说可能是短路2025-07-08 01:58
年内916家A股公司回购股份 超七成为民企2025-07-08 04:35
光大永明资产厉金鑫:《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办法》对资金运用的影响及应对2025-07-08 04:26
美元牛势不可挡!耶伦:市场驱动美元走强符合美国利益2025-07-08 04:05
清理清退16.3万人,中央纪委曝光多起“吃空饷”问题2025-07-08 04:01
瑞斯康达被立案,股民索赔可期2025-07-08 03:14
美联储梅斯特:需进一步加息压通胀 金融动荡或加剧2025-07-08 02:58
度小满小贷50亿元ABS发行已被深交所通过2025-07-08 02:35
张瑞敏:电商平台产品价格低得吓人,低到不可想象,打价格战肯定是不归路2025-07-08 02:23
印度首富成全球第三大富豪2025-07-08 02:04
市场监管总局:市场主体结构持续优化 创新赋能产业发展2025-07-08 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