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秋冬换季 饮料企业转战暖饮市场 正文
时间:2025-07-06 00:36:1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焦点
来源:北京商报与不断下降的气温相反,饮料行业掀起的是火热的“暖饮潮”。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近期多家饮料企业上新暖饮产品,纷纷抢占金秋暖饮市场。随着中国暖饮市场规模扩大,暖饮延伸出健康养生等细分领域,低脂
来源:北京商报
与不断下降的秋冬企业气温相反,饮料行业掀起的换季是火热的“暖饮潮”。北京商报记者发现,饮料近期多家饮料企业上新暖饮产品,转战纷纷抢占金秋暖饮市场。暖饮随着中国暖饮市场规模扩大,市场暖饮延伸出健康养生等细分领域,秋冬企业低脂0糖无添加,换季姜汁梨汤肉桂茶,饮料瞄准了年轻人的转战暖身养生需求。
不过,暖饮要进入暖饮市场,市场线下暖柜配置、秋冬企业保质期的换季延长、包材技术更新等现实问题也摆在企业眼前。饮料在业内看来,饮料企业要布局暖饮市场,还需要在提升包材质量、加快新品研发、降低热饮暖柜成本等方面加快创新升级。
多家饮料企业上新暖饮
10月18日,三得利中国官网显示,近日,三得利蜜香系列、利趣奶茶系列等暖饮上新。此外,近期农夫山泉主打暖饮的打奶茶系列最新推出了铁观音口味;可可满分热饮0糖椰乳上市;红牛也推出冬季热饮新品……多家饮料企业纷纷推出暖饮新品,抢占金秋暖饮市场。
忙于推新的同时,饮料企业还需要考虑热饮的特殊属性对产品包材、原料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根据农夫山泉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新款铁观音打奶茶原料制茶过程中不添加茶粉、香精,不使用奶粉,牛奶采用冷链储存运输浓缩鲜奶,保留营养;可可满分官方客服表示,新品热饮0糖椰乳采用了可加热的PET包装,可用于热风柜等加热方式。
“以前没有买瓶装热饮料的习惯,冬天爱喝现制茶饮,近几年感觉身边便利店里到处有暖饮柜,不用像奶茶店一样排队,也就喜欢起买瓶装热饮了”,来自西安的小郭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的李女士认为,瓶装暖饮比自己以往选择的冲泡类饮品更方便卫生,因此习惯了在秋冬季节随手购买暖饮。
有这样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据调查,有54.7%的消费者冬季会选择热饮。有数据显示,中国热饮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热饮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据GlobalData报告,到2022年,亚太地区热饮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593亿美元增加到21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3%。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随着暖饮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消费不断升级,为了满足消费者快捷化、健康化的多样需求,饮料行业推动布局暖饮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夏季冷饮旺季相比,秋冬暖饮市场有利于弥补饮料行业冬季传统销售淡季,因此暖饮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暖身+健康”成秋冬主流
“保温杯里泡枸杞”,秋冬季节,保暖与养生需求往往捆绑在一起。从近几年饮料企业们推出的暖饮产品来看,暖身加健康是秋冬热饮产品主攻的方向。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暖饮柜中的饮料主要为果汁、原味茶饮料、奶茶、咖啡、植物蛋白饮品、熟水等偏向健康类的产品。据了解,目前热饮品类中豆浆市场规模最大,已超过5000亿元。
不少暖饮产品还选中了梨、枣、姜等暖身养生元素。果茶品牌水獭吨吨近日上新的刺柠姜姜、肉桂血橙新品添加了生姜颗粒、肉桂香料等养生原料;农夫山泉打奶茶新品宣传低糖和健康;三得利蜜香系列新品里包含了“老北京风味小吊梨汤”口味暖饮;2021年,统一推出过黑糖姜茶;2020年,可口可乐还推出过生姜+汽水新品……
宋清辉表示,相比夏季,年轻消费者在秋冬之际会倾向于暖胃、健康的热饮,对健康风产品需求更多。对于饮料行业来说,暖饮的健康养生风向是为了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打破健康营养品行业的传统界限,引领大健康行业新风向。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暖饮市场发展,对包装材料、保质期长短、线下暖柜配备等方面有一定要求,对于小成本品牌存在门槛。因此,行业进入大分化后,竞争的红利将更倾向于头部品牌。饮料企业要布局暖饮市场,还需要加快进行创新升级,提升包材质量、加快新品研发、降低热饮暖柜成本等。
李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作为北方人,自己对暖饮的温度需求是“热乎乎”,但目前不少暖饮的温度仅在30度左右,达不到自己对暖饮温度的预期,“暖饮似乎还不够暖”。对于这一问题,北京房山区一家便利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店内暖柜平时多设置为35~36度,暖柜的温度可再调高,但更高的温度会导致饮品包装膨胀。可可满分客服也表示,新品热饮0糖椰乳包装加热温度需低于65度,带包装加热易膨胀,更建议倒在专用加热容器中。
快消行业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对此分析道,要布局暖饮市场,相关技术问题是摆在企业眼前的现实问题。比如果汁等产品,加热到60度就会影响消费者口感,在高温中长期保存会更容易变质。因此,开发暖饮产品需要平衡消费者口味、温度升高对保质期影响、技术保障等多方面因素。未来饮料企业们还需加速突破,促进市场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同时联系采访了三得利、水獭吨吨方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郭秀娟 张函
多城加推第五批供地 “两集中”转向因城施策2025-07-06 00:24
“卑鄙!美国正试图诱降俄外交官”2025-07-06 00:22
电池回收,救得了锂矿涨价吗?2025-07-06 00:18
14部门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新规,有助于第三方参与生态修复2025-07-06 00:09
美媒:亚马逊曾考虑向已倒闭的自动驾驶技术项目Argo AI投资数亿美元,但交易最终破裂2025-07-05 23:57
光大证券:5月LPR调降可期2025-07-05 23:53
汇丰晋信陆彬:场内存在“翻倍”个股机会,行情不会等到业绩反应时才启动2025-07-05 23:48
三问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调整,背景如何?各地是否同步?有何影响?2025-07-05 23:38
人活着却被网络祭奠4.3万次?平台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2025-07-05 21:55
“博主称被美团跑腿勒索暗示加价”上热搜 网友:让子弹先飞一会2025-07-05 21:52
假冒“连花”系列药品在市场上出现,以岭药业:保留追责权2025-07-06 00:20
疫情防控显成效,大宗商品需求或重回正轨!专家:警惕炒作旺季预期2025-07-05 23:46
上市公司公告惊现“临死股东大会”标题!网友炸窝...2025-07-05 23:38
关系“升级”!2025-07-05 22:55
百度:今年9月,百度App的MAU达6.34亿,同比增长5%2025-07-05 22:50
俄警方接到匿名电话称2架飞往莫斯科的飞机被安炸弹2025-07-05 22:38
从“2021年难度报告”到“临死股东大会”,还有把证券简称写成董事长名字的2025-07-05 22:23
外媒:挪威、丹麦和冰岛将向瑞典和芬兰提供安全保障2025-07-05 22:19
这一国家级大会,首次在宜昌设分会场!2025-07-05 22:08
人民币在SDR权重提升效应显现 海外资管机构看涨汇率稳中有升2025-07-05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