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证券时报刊评:请诺奖得主来研究白酒,如果没弄好变成噱头,反而降低美誉度 正文
时间:2025-07-06 17:42:23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热点
证券时报记者黄小鹏近日,一家创制、生产和销售天价白酒的上市公司宣布,将聘请一位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和一位化学奖得主为公司联席首席科学家。两位诺奖得主将分别指导一氧化氮提升现象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价值,并将诺
证券时报记者黄小鹏
近日,证券主研一家创制、时报生产和销售天价白酒的刊评上市公司宣布,将聘请一位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和一位化学奖得主为公司联席首席科学家。请诺两位诺奖得主将分别指导一氧化氮提升现象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奖得究白酒果价值,并将诺奖成果应用于酒体风味、没弄风味与人体感知等领域。好变
上市公司重视科研是成噱件好事,即便是头反传统白酒这样的产品,对其开展科学研究,而降兴利除弊,低美以打造出口味更佳、誉度益处更多、证券主研害处更少的时报产品,也并非不能尝试,刊评但此消息一经公布,市场上更多的却是疑惑的声音。
中国很多传承百年的白酒企业,特别是头部品牌,它们安身立命的要素主要是地域、原料、传统工艺,这些头部酒企也曾试图不断往科技上靠,但社会接受度一直不高。如果说科技在这些酒企产品发展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估计主要还是在促进了生产流程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方面。要说几十年的“科研”改变了酒的化学成分,连酒企自己都很少这样宣传。酒企要让饮者相信它用的是“古方”,至于实现某些特种“功能”,酒企也绝对不敢说是科研带来的,最多只敢说是科研“发现”的。
总之,厚古薄今是白酒第一定律,不是不能做科研,而是其目的、动机和做法与其他行业其他产品完全是两回事。白酒主要是文化的化身,而不是科学的产物。所以,以开发机械、电子产品那样的方式来研究白酒,适不适合,人们很狐疑。
这两位诺奖得主都是洋人,洋人未必真能懂“白酒”。两位诺奖得主在生理学和化学方面的造诣毋庸置疑,但白酒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载体,不论口味还是功能,都只有中国人能心领神会。该公司领导曾称其产品是受太上老君托梦的启发,这故事中国人一听能“秒懂”,但如果这两位诺奖得主听了,估计得理解半天。所以,洋人研究白酒,即便得出什么正面的结论,也不一定有特别的说服力。
应该说,请诺奖得主来研究白酒,对提升产品的关注度来说还是有作用的,只不过,关注度不等于美誉度,如果没弄好变成了噱头,反而可能降低美誉度。20年前的资本市场上,这类提升人们想象力的事件屡见不鲜,近年来已变得相当稀少,故一听到这消息还是颇有冲击力的。真希望两位诺奖得主能扎下根来好好研究出一些成果,“旧瓶装新酒”,不要让公众担心的事变成现实。
邦达亚洲:经济数据表现良好 英镑逆市收涨2025-07-06 17:20
年近七十的曾志伟出任TVB总经理 “多培养几个刘德华、谢霆锋”能给TVB带来新机遇吗?2025-07-06 16:53
楼市库存持续攀升,一二线新房去化周期升至警戒线2025-07-06 16:19
实力擒牛 上投摩根基金荣获两项金牛奖2025-07-06 16:09
“十七条”加力赋能工业经济2025-07-06 15:51
四家中国新能源企业上榜全球独角兽,动力电池领域占三席2025-07-06 15:39
8000亿巨头大消息!股神14年来首次出手减持,狂赚33倍!2025-07-06 15:32
榆林问题芹菜因“毒死蜱”残留超标被重罚,冤不冤?2025-07-06 15:19
倾其一生研究变压器的朱英浩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失25位院士2025-07-06 15:16
3名荷兰突击队员在美遭枪击1死2伤 伤者将很快回国2025-07-06 15:02
2022服贸会|农业银行以金融科技服务美好生活2025-07-06 17:33
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家东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25-07-06 17:26
国都香港 :美联储意外放鹰 恒指险守两万关2025-07-06 17:19
花旗:上调建滔积层板评级至“中性” 目标价7.5港元2025-07-06 17:01
标的公司增值八倍,“半价”发行股份支付,信安世纪巨额商誉“埋雷”2025-07-06 16:53
调味品行业提价仍难覆盖成本压力 加加食品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超80%2025-07-06 16:16
华泰证券发布2022中报 财富管理收入增长25%2025-07-06 15:47
丰田汽车品牌7月全球产量706547辆 同比减少8.6%2025-07-06 15:46
控股股东之后 昊志机电董事长汤丽君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5-07-06 15:33
隐瞒行程三代内旁系亲属不得考公?河北承德高新区回应2025-07-06 14:56